“行走的”鸡毛掸子

2023/4/21 17:11:51   来源:聊城晚报    

  2021年,鸡毛掸子扎制工艺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自此,开发区东城街道辛屯社区鸡毛隋村的隋振平有了动力,他对鸡毛掸子扎制工艺的传承,一下子又看到了希望。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说服自己的两个儿子,重新拾起扔下多年的手艺,还手把手教会了小孙子扎制鸡毛掸子。

  隋振平说,鸡毛隋村原来叫隋庄,明朝中期,村里就有人扎制鸡毛掸子。由于扎制工艺好,在附近十里八乡名气很大,人们逐渐把隋庄改叫“鸡毛隋”,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我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扎鸡毛掸子。我从8岁那年开始,跟着大人学习扎,后来自己扎,至今已有75年了。” 隋振平感叹道。

  据隋振平讲,扎制鸡毛掸子需用活公鸡身上的尾毛、背毛、颈毛“三把毛”,扎制出来的鸡毛掸子有光泽、有灵气。制作好的鸡毛掸子轻轻一抖,毛很活脱,还像长在鸡身上一样,被称为“行走”的鸡毛掸子。扎制一把鸡毛掸子,大约要用8两鸡毛。经过选毛、排把、消毒、晾晒、挑拣、涂胶、上杆绑毛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买来鸡毛后,隋振平的老伴按照颜色、长短,对鸡毛进行分类,隋振平则主要负责涂胶、上杆绑毛等扎制工序。他们老两口一周能做上5到6把,但是上好的鸡毛掸子一周只能做出来一把。

  隋振平说,早年间,鸡毛掸子主要是清洁的工具,如今,鸡毛掸子成了家庭装饰、名人雅士收藏的工艺品。近几年,聊城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村里有些曾经做过鸡毛掸子的中年人重新拾起鸡毛掸子制作技艺。一些年轻人还通过网络把鸡毛掸子销往全国各地。

编辑:孙岩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