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30 15:48:42 来源:大众网
“张书记,听说要做全民核酸检测了,你们社区明天几点到岗,我准时报到!” 3月17日晚,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全民进行核酸检测的前夕,香江社区党委书记张诗源接到了文金泉主动请战的电话。有着35年党龄的文金泉今年已经62岁了,3月18日一早,文金泉就带领三里铺小区的6名党员志愿者来到核酸检测点协助核酸检测工作。“文金泉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种文明实践的新模式。”古楼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路付瑞介绍说。
涓涓细流汇成志愿大河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在文金泉的带领下,香江社区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志愿者的队伍逐渐壮大,十几人的队伍将志愿服务范围扩大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香江社区乃至古楼街道吹起了和谐文明的时代新风。从18日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八点,13个小时的坚守,文金泉的嗓子哑了、腿木了,却仍然坚持着。第一轮核酸检测中,文金泉为40余位老人成功注册了二维码,为小区近千名居民做好核酸检测的引导工作。截止到21日,古楼街道共有9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志愿服务活动中。柳园街道共有常住人口数量达18万余,柳园街道以社区为单位共设置54个大筛点位、近200条采集通道,各采样现场,一个个身穿“红马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穿梭不停,扫楼喊号、维护秩序、协助居民进行线上扫码信息登记……志愿者们坚持群众有问必答、有忙必帮、闻声必应原则,将首善温度贯穿在工作的每个细节。这些逆向而行、挺身而出的身影,成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
点点星光照亮漫漫黑夜
3月19日下午,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东昌府区委常委、副区长梅永杰介绍,3月17日17时东昌府区召开了全员核酸检测动员大会,连夜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当夜,东昌府区即采集9.5万人,截至19日11时,东昌府区共采集95.3万人,完成率93.75%。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志愿者的付出。初春的夜晚寒气逼人,在东昌府区各采集点, “大家都耐心等待一下,咱们都排好队,保持距离,很快就采集好了。都登记好了吗?有什么需要就和我们志愿者说。”这样的话语在现场一遍遍重复,身穿“红马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像是黑夜中的点点星光,守护在灯火通明的简易采集棚周围。
本着“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的原则,东昌府区积极开展“双敲”行动,志愿者积极协助医务人员,迅速集结下沉社区,投身防疫一线,为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进行入户核酸采集,打通防疫最后一公里。点点志愿红拧成一道光,温暖着辖区的每一片角落。
是温暖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在3月22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聊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刘玉杰介绍,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3485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共发布1750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7.15万人,累计服务72.8万小时,人均服务10.18小时,核实流调电话5.3万余个,协助开展核酸检测603万余人次。仅聊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防疫消杀志愿服务团、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委聊城队、聊城市东昌特战应急救援服务中心这三家队伍截至21日晚,防疫消杀面积已达372万平方米。广大志愿者不计个人得失、不畏疫情风险,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为筑牢聊城市疫情防控坚实屏障贡献个人力量。
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是一张城市软实力的金名片,让聊城这座城市变得更暖了一些。志愿者们活跃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一颗颗满怀希望和爱的“蒲公英“将志愿精神传播分享给更多人,此次疫情发生后,聊城市各检测点的队伍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运转高效,是一个个“红马甲“志愿者忘我的投入工作,织密聊城市疫情防控的“安全网”,让“感谢有你”这样的话语不时出现在耳畔,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距离。
涓滴之力汇聚磅礴力量,全市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40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76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发扬志愿精神,传递温暖力量,科学有序地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利用529个户外大屏,8853个沿街商铺LED显示屏,8521个社区(村)宣传栏,11552个村村响、小喇叭发布最新疫情信息及防控常识。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