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全市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惠及城乡劳动者

2018/3/14 11:13:18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张军

  中国山东网聊城3月14日讯 3月14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邀请聊城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赵维保对《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聊城市“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进行解读。另外赵维保还介绍了近年来聊城市就业创业情况和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

  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赵维保在发布会上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着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大众竞相创业、劳动者充分就业的良好局面。近年来,聊城市城镇新增就业一直保持在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稳定。

  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2013年以来,聊城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聊城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等多个综合性文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先后开展了就业形势、农民工返乡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多项调研,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聊城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聊城市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形成了涵盖就业创业各个领域的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城乡劳动者就业更充分。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并将政策宣传、劳动维权、创业服务等融入到活动中,为广大城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优质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力度,全面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成了聊城公共招聘网,聊城招聘求职服务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供求均衡的态势,求人倍率始终大于1,劳动力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成效明显。聊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创新创业大会和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会议,在全市形成了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自2014年省政府开始每年认定不超过20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平台工作以来,聊城市连续4年每年新增1处以上省级示范平台,聊城创业大学被认定为省级首批五家创业示范大学之一,全市形成了以市创业孵化基地和聊城创业大学为龙头,省级和市级示范平台为依托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了聊城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服务理念和优质资源,拓展创业者、创业导师和创业资本沟通交流渠道,该平台填补了聊城市空白,走在了全省前列。连续举办四届创业大赛,推选出优秀项目132个,其中,三个项目分别获得山东省三届创业大赛一等奖,一人获得“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成功举办首届创业孵化平台服务能力大赛,这是聊城市的首创活动,为全省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造了经验。

  城乡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的基础更加稳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实施新一轮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全面推行“四单式”培训模式。同时,制定了《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涉及11大类、83个职业类别、193个工种,实行政府补贴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挂钩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极大调动了培训机构、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就业技能培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业的功能。2014年至2017年,全市开展就业创业培训21.9万人,培训后18.9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86.3%。

  重点群体就业成效明显。实施就业精准扶贫,开展了首批“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工作,全市认定23处“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安置贫困人员300人。开发农村专项公益性岗位1031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587人。大力做好农民工工作,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深入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3项3年行动计划,农民工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不断强化。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从源头预防失业风险,2016年以来,共为219家参保单位落实补贴1481万元。全面执行1%的失业保险缴费费率,为参保单位减负6500万元。积极贯彻落实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支持企业职工提升就业技能。建立了失业监测预警调控“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预防岗位流失、支撑政府决策、稳定就业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出台两个文件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互动融合

  赵维保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聊城市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部分地区、行业、群体失业风险压力加大,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住就业“基本盘”;同时,随着新兴业态和新就业形态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对就业政策进行完善。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也对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应对经济新常态对就业的影响,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就业创业工作,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代市政府草拟了《关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聊城市“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相关部门会签后,提请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去年12月29日市政府正式印发。这两个文件,是聊城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互动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有重要意义。

  《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23条政策措施

  赵维保介绍,《意见》围绕应对就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在经济转型中实现就业转型,以就业转型支撑经济转型”的新要求,将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与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紧密结合,从5个方面提出23条政策措施。

  在推动就业优先,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扩大就业方面。《意见》提出4项政策措施:一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与扩大就业联动。加强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在制定重大经济、社会政策时,要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既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提高重大项目对就业拉动能力。探索建立重大项目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与就业联动。四是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

  在支持创业创新,打造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方面。《意见》提出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打造多元化创业载体等7项政策措施。该部分内容充分吸纳了去年以来我市在创业创新方面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并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为充分调动各地创业平台建设积极性,进一步放宽了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的认定标准;二是为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放宽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人有关商业贷款记录的限制条件;三是为充分发挥聊城创业服务网络平台作用,提出“集聚一批优秀创业导师、创业项目和创业投融资机构,利用‘互联网+创业服务’新模式,推动创业服务提档升级”。

  在优化人力资源供给,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意见》提出3项政策措施。一是释放高校毕业生人才红利。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组织,可同等享受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二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精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落实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三是提高人力资源供求匹配度。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推动聊城市公共招聘平台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分析,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

  在注重分类施策,做好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就业创业工作方面。《意见》提出5项政策措施。一是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对就业失业登记的常住人员在常住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且在当地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保障其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二是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中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人稳定就业。三是稳妥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护航行动,从源头上减少失业。四是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支持返乡创业园建设,符合条件的享受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奖补政策。五是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特别是在“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部分,为吸引北上广深等我市外出人员聚集地区的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繁荣聊城”,提出“实施‘聊创行动’,打造异地孵化模式,在我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且创业创新资源密集地区设立聊创孵化营,对符合扶持标准的异地孵化创业项目提供20万元的资金补贴。

  完善保障机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意见》提出4项保障措施。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就业转型支撑经济转型模式。二是加强资金保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形式,有序有效引导并带动社会资本扩大就业创业服务供给。三是加强就业统计监测和形势研判。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就业监测,扩大就业数据信息来源,逐步实现相关部门数据的互联共享。四是防范化解失业风险。落实失业动态监测、预测预警和预防调控工作机制,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

  《规划》从9部分阐明“十三五”期间就业工作

  赵维保介绍,《规划》共分9部分,30条,设10个专栏。他对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解读。

  总体要求。在科学研判就业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十三五”期间聊城市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规划》提出,到2020年,就业更加充分,创业更加活跃,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协同联动,促进就业优先。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拓展就业空间,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融合互动,提出3项工作任务:一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强化宏观调控,健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二是拓展就业增长空间。以构建八大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就业互动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就业规模。建设现代农业,培育职业农民。三是推动就业协同发展。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等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重点地区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开展失业保险护航行动。

  优化环境,推动大众创业。围绕构建完善创业生态,提出4项工作任务:一是优化创业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业,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释放创业活力。分类精准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搭建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吸引集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聊创业。落实各类创业人群创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三是发展创业载体。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助推创业成功。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推进聊城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应用。健全创业创新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创业大学建设。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创业导师服务机制。

  突出重点,促进充分就业。围绕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兜牢民生底线,提出5项工作任务: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二是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去产能企业拓宽分流安置渠道,加强转岗再就业帮扶。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就业精准扶贫,做好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四是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开展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五是统筹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群众、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

  强化支撑,发挥市场作用。围绕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出2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信用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二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创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

  优化结构,强化教育培训。围绕优化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出3项工作任务: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工程。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推行“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三是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

  完善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围绕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水平,提出4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健全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水平。二是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标准化。编制服务清单,公开服务事项,制定服务标准。三是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推广省级集中的公共服务系统,推进聊城公共招聘网、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应用。四是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全面推行“证卡合一”工作。

  凝聚合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围绕创新和完善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提出3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落实工作时间、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劳动标准,完善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二是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处机制和仲裁特别程序,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健全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健全机制,加强组织实施。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规划重点任务、主要措施有效落实,提出3项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就业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二是构建就业形势综合监测机制。三是健全规划实施督查评估机制。

  赵维保表示,就业创业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希望社会各界加深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通过对促进就业创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为实现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王翼莉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