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古稀老人62年为乡邻“私人订制”写春联

2018/2/12 15:21:50   来源:聊城晚报    

  欲遣春光布满村,凌寒昼夜奋耕耘。提及62年为乡邻义务写春联时,79岁的周庆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也正因为这样,在其他老友都悠闲地等待过年时,周庆月每年腊月中旬便开始忙碌起来,买红纸、墨汁,然后开始书写自己创作的春联。

  有乡邻戏称,这样“私人订制”的春联非常有意义,相对那些印刷精美的春联,这些手写的大字蕴含了更多过年的味道。

  小年那天,周庆月和老伴将写好的春联,摆放到客厅晾干,加上之前取走的那部分,他今年已经写了60副春联,相比他每年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加。

  62年的坚持,每年百余副的数量,很轻易便能得出最终的数据。而这个简单的数据背后,却是这位古稀老人“心超红纸三分赤”的炽热家国情怀。

  特殊年代 用染料代替墨汁给乡邻写对联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年近八旬的周庆月有好几重身份,这些身份同时印证着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位老先生一生钟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尽自己所能将其发扬光大。

  说起为乡邻义务创作、书写春联,周庆月笑言,这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那个时候,高中毕业回到老家——蒋官屯周吴海村,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青年,他从15岁开始,每年春节为全村村民写对联。

  数百户人家,上千副对联,他几乎是一个人承揽下来,有时候时间急,他要通宵熬夜,总怕误了乡亲们在除夕那天张贴。

  周庆月说,春联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正因为如此,他心里清楚地知道,除夕张贴对联,对那时候的乡亲来说,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个乐趣,也是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每位有需要的乡亲,都能张贴红红火火的对联,也成为周庆月过年最为看重的事情,而看着满院晾晒的对联,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这其中,有一件趣事不得不提。

  周庆月介绍说,那个特殊的年代,偶尔写春联遇到墨汁不足的情况,为不让乡亲失望,无奈之下,他尝试着用绿色的染料代替墨汁,没想到,结果竟然出奇地好——用它做墨汁写在红纸上,字迹就是黑色的。

  现在说起来这件事,周庆月还大笑不止,他说,这应该是自己的“发明专利”。

  坚持60年 个人出资创作“个性春联”义务送老乡

  60多年的时间,足可以让一个任务成为一种习惯。

  从老家搬到城区居住后,周庆月依然不改每年的习惯,和以往不同的是,他开始自己出钱购买红纸,自己创作对联,自己亲笔书写,甚至是自己亲自“送货上门”。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年腊月中旬,他便开始忙碌起来,去古城区固定的地方购买上百张红纸,然后,便在老伴的帮助下,为一些店铺、老家的乡邻写对联。这样一忙,便到了除夕。

  周庆月创作的春联个性十足,比如说,他给理发店和诊所创作的春联,会结合它们各自的服务范围来写,绝对是“私人订制”,与众不同。

  而写给乡邻的对联,要么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及美丽风景,要么是感恩富民政策及共期美好未来生活,无论什么内容,这些对联都讲究格律,更讲究平仄对仗。

  这也是周庆月坚持自己创作对联,并希望将其发扬光大的主要原因。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近几年个人书写春联的场面在城里已很罕见,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印刷品,也就是说,春联逐渐走向千篇一律的模式化。

  不过,让周庆月颇感欣慰的是,即便是这样,老家的乡亲依然期待他每年创作的对联,甚至有一家三代人,年年都等着他把对联捎回家去,然后一家人欢天喜地张贴上墙。

  如今,居住于开发区东苑小区的周庆月,每年都写一副对联张贴在自己单元门上,对联的内容意在倡导和谐温暖的邻里关系。他说,在这美好的世界里,和谐是最温馨的存在。

编辑:高鹏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