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移动窄带物联网在聊城正式商用

2018/1/31 16:01:06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聊城1月31日讯 (记者 高鹏) 1月30日,中国移动聊城分公司召开“智联未来 和慧聊城”窄带物联网(NB-IoT)正式商用发布会,宣布新一代物联网在聊城全面商用。目前,聊城移动在全市已开通窄带物联网基站400个,覆盖了聊城市区、7个县(市、区)的城区和部分物联网热点区域,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抄表、路灯、井盖、停车、家居、交通、农业等领域,引领聊城经济社会进入万物智联新时代。

  与会领导现场参观展区。

  聊城市副市长任晓旺,聊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于海龙,中国移动聊城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孔祥勇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会议邀请全市168家企事业单位参会并现场观摩,来自华为、爱立信、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的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窄带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描绘了万物智联时代的美好未来。发布会上,聊城移动表示,将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积极构建物联网合作生态,加快推进物联网建设布局,共创万物智联新时代,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任晓旺在讲话中说,此次窄带物联网商用的发布,标志着聊城信息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移动公司要充分发挥在物联网技术和网络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以“智慧聊城”建设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协同示范区建设”,以物联网技术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促一批技术领先、行业示范性强、产业影响力大的物联网应用新技术在聊城示范推广,争当信息化助力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服务“一区一圈一带”战略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使聊城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应用发展的示范城市。要扎实推进窄带物联网对全市的无缝覆盖,做好物联网与城市公共安全、环境治理、农业扶贫等焦点工作的结合,助力聊城打造网格化的公共安全体系,助推聊城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争取聊城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信任农业先行示范区。

  于海龙表示,作为主管部门,聊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加快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推动跨界融合、构建开放创新的合作生态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市经信委将全力支持窄带物联网的发展,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行业融合,并希望各相关企事业单位能够加强联合,携手同进,为打造聊城物联网产业新业态发挥积极作用,为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发展目标,国家将大力推进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创新,推进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最终将我国建设成“智慧社会”。聊城移动作为本地最大的通信运营企业,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助力聊城市政府开展“智慧聊城”建设。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聊城移动将物联网技术逐步推动到社会各个应用领域,在公安消防、车载监控、生产制造及社会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万物互联对网络速率出现差异化需求。NB-LOT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低成本、低功耗的物联网低速业务提供了机会。相比于高带宽的通信技术而言,虽然窄带物联网带宽和速率较小,但应用范围更大,功耗和成本更低,覆盖更广。

  “我比较关注车联网和智能穿戴,车联网可以进行智能车辆管理,智能穿戴相当于远程监控。今天的窄带物联网试商用发布活动办得很好,让我们能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窄带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新应用。”在现场观摩的聊城市车联网服务商渠先生告诉记者。

  “大连接”、“万物互联”在帮助客户实现业务创新的同时,必将导致数据量暴增,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需求,移动云结合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基于网络优势和属地化服务优势,为“万物互联”提供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服务。通过移动云,可为政府单位提供可定制化的、稳定的、安全的政务云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灵活扩展的、本地化的整体的信息化方案,全面辅助政府信息化建设,助力企业经济发展。

  聊城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当天的窄带物联网商用发布活动,让大家能够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窄带物联网技术带给人们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感受,更深入地了解聊城移动,了解聊城移动所带来的信息化全新体验,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熟悉、接纳并使用具有自主创新的聊城移动通信产品与服务,为人民生活更美好带来新的活力,为聊城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