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东阿:选准产业“造血”扶贫 农户搭上产业扶贫快车

2017/7/21 13:45:50   来源:齐鲁网    

  东阿县陈集乡李庙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2015年以来,陈集乡借助葡萄产业,带领全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搭上产业扶贫的快车,现在平均每户年纯收入能达到4万元左右,贫困户真正由脱贫开始走向了致富。

  截止目前,李庙村利用扶贫资金共建立起7个葡萄扶贫大棚,全村共发展葡萄面积670亩,其中大棚葡萄560亩,露地葡萄110亩。

  作为李庙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玉亮,2008年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发展葡萄大棚。“最初,村里建了30个棚50多亩,自2014年开始大规模集中发展,2016年新上高标准温室钢结构大棚32个。”李玉亮告诉记者,村干部带头发展,技术引进、市场销售等问题全由合作社承担,统一销往北京、上海、河北、济南等地,贫困户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针对贫困户种植葡萄经验缺乏、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陈集乡将种植葡萄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聘请专业技术员进行长年指导,降低了贫困户种植风险。”李玉亮说。

  李庙村村民李玉泽,是村中有名的贫困户。在接触葡萄种植前,家中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因为妻子残疾,孩子还要上学,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他一人身上,每年的收入也就4千多元。

  李玉泽告诉记者,当时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启动资金。后来李庙村里建起了“爱心扶贫大棚”,不用考虑资金,直接承包就能种。于是,在村书记和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李玉泽开始种植葡萄。

  “我自己建了2个葡萄大棚,又租赁了村里利用葡萄资金建设的1个葡萄大棚,今年收入颇丰,预计收入能达到7万多元。”话语间,贫困户李玉泽露出了满脸的笑容。

  产业扶贫的关键是选准扶贫产业,选择适合当地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陈集乡今年再规划种植面积5000亩,全乡更是将建设葡萄小镇作为发展目标,将葡萄种植业作为贫困户产业扶贫的有效载体,为贫困户脱贫找准了脱贫门路。(记者 赵志鹏) 

编辑:高鹏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